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7-12-29浏覽次數:795

    教黨〔2017〕62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菠菜、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黨委,部内各司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已經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有關落實情況,請及時報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黨組

                                                            2017年12月4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把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實施綱要》)。

 

一、目标原則

    1. 總體目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強化基礎、突出重點、建立規範、落實責任,一體化構建内容完善、标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提高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着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 基本原則。(1)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教育有機結合,建立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2)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堅持以師生為中心,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優化内容供給、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載體,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動力。(3)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聚焦重點任務、重點群體、重點領域、重點區域、薄弱環節,強化優勢、補齊短闆,加強分類指導、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提高師生的獲得感。(4)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加強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落實主體責任,建立黨委統一領導、菠菜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責任體系。加強督導考核,嚴肅追責問責,把“軟指标”變成“硬約束”。

 

二、基本任務

    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

    1. 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标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2. 科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優化科研環節和程序,完善科研評價标準,改進學術評價方法,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引導師生樹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培養師生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3. 實踐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内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台,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

    4. 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5. 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大力推進網絡教育,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絡平台,豐富網絡内容,建強網絡隊伍,淨化網絡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創作網絡文化産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

    6. 心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幹預、平台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師生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态,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7. 管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把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立法,遵守大學章程,完善校規校紀,健全自律公約,加強法治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8. 服務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服務師生,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9. 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隐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着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10. 組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增強工作活力、促進工作創新、擴大工作覆蓋、提高輻射能力,發揮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聯系服務、團結凝聚師生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三、主要内容

    1.統籌推進課程育人。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完善課程設置管理、課程标準和教案評價制度,實施高校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創新計劃,推動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養、認知能力的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修訂各類專業教材,加強課堂教學設計,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編寫修訂,研制課程育人指導意見,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為教材講義必要章節、課堂講授重要内容和學生考核關鍵知識。發揮專業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健全課程育人管理、運行體制,将課程育人作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教學督導和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強教材使用和課堂教學管理,建立哲學社會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目錄,研制引進教材選用管理辦法,建立國家優秀教材評選獎勵制度,制定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指導意見,明确課堂教學的紀律要求。培育選樹一批“學科育人示範課程”,建立一批“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2. 着力加強科研育人。改進科研環節和程序,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運用全過程,把思想政治表現作為組建科研團隊的底線要求。完善科研評價标準,改進學術評價方法,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标準和科研成果評價辦法,構建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于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治理遏制學術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傾向,組織編寫師生學術規範與學術道德讀本,在本科生中開設相關專題講座,在研究生中開設相應公選課程。健全優秀成果評選推廣機制,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全社會思想文化建設。培養師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實施科研創新團隊培育支持計劃、科教協同育人計劃、産學研合作協同育人計劃等項目,引導師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團隊和科研創新訓練,及時掌握科技前沿動态,培養集體攻關、聯合攻堅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加大學術名家、優秀學術團隊先進事迹的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培養選樹一批科研育人示範項目、示範團隊。

 

    3. 紮實推動實踐育人。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平台,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工礦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等,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豐富實踐内容,創新實踐形式,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産勞動、社會公益、志願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傳統經典項目,組織實施好“牢記時代使命,書寫人生華章”“百萬師生追尋習近平總書記成長足迹”“百萬師生重走複興之路”“百萬師生‘一帶一路’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等新時代社會實踐精品項目,探索開展師生志願服務評價認證。深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标準,适度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原則上哲學社會科學類專業實踐教學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不少于25%。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開發專門課程,健全課程體系,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學生成立創新創業類社團。完善支持機制,推動專業課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志願服務、軍事訓練等載體有機融合,形成實踐育人統籌推進工作格局,構建“黨委統籌部署、政府紮實推動、社會廣泛參與、高校着力實施”的實踐育人協同體系。培育建設一批實踐育人與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4. 深入推進文化育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 “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等文化建設活動,展示一批體育藝術文化成果,建設一批文化傳承基地,引導高雅藝術、非物質文化、民族民間優秀文化走近師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實施“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複興重任”主題教育活動,組織編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驅為原型的舞台劇、以革命精神為主題的歌舞音樂、以革命文化為内涵的網絡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紀念日契機和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開展革命文化教育。開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開展高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推廣展示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典型案例,選樹宣傳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典型。大力繁榮校園文化,創新校園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教育作用,推進“一校一品”校園文化建設,引導高校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劃”,支持師生原創歌劇、舞蹈、音樂、影視等文藝精品擴大影響力和輻射力;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活動,推選展示一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建設美麗校園,制作發布高校優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名錄,推動實現校園山、水、園、林、路、館建設達到使用、審美、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評選“全國文明校園”,把高校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地。

 

    5. 創新推動網絡育人。加強工作統籌,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打造信息發布、工作交流和數據分析平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共建與資源互享。強化網絡意識,提高建網用網管網能力,加強師生網絡素養教育,編制《高校師生網絡素養指南》,引導師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行為規範,養成文明網絡生活方式。拓展網絡平台,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作用,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共建,推選展示一批校園網絡名站名欄,引領建設校園網絡新媒體矩陣。豐富網絡内容,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高校網絡育人優秀作品推選展示”“網絡文明進校園”等網絡文化建設活動,推廣展示一批“網絡名篇名作”。優化成果評價,建設“高校網絡文化研究評價中心”,建立網絡文化成果評價認證體系,推動将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列為教師職務職稱評聘條件、作為師生評獎評優依據。培養網絡力量,實施“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校園好網民培養選樹計劃”,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網絡工作隊伍。

 

    6. 大力促進心理育人。加強知識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教材,開發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在線課程,實現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全覆蓋。開展宣傳活動,舉辦“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等品牌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微信公衆号、APP等媒體,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提高師生心理保健能力。強化咨詢服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與服務中心建設水平,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每校至少配備2名專業教師。加強預防幹預,推廣應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絡測評系統”,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測評覆蓋面和科學性;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完善心理危機幹預工作預案,建立轉介診療機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針對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意見,保證生均經費投入和心理咨詢輔導專用場地面積,建設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拓展培養基地,培育建設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範中心”。

 

    7. 切實強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制(修)訂教育規章,保障師生員工合法權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體系,結合大學章程、校規校紀、自律公約修訂完善,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崗位的育人元素,編制崗位說明書,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徑,豐富完善不同崗位、不同群體公約體系,引導師生培育自覺、強化自律。加強幹部隊伍管理,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幹部标準,選好配強各級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制定管理幹部培訓五年規劃,提高各類管理幹部育人能力。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嚴把教師聘用、人才引進政治考核關,依法依規加大對各類違反師德和學術不端行為查處力度,及時糾正不良傾向和問題。加強經費使用管理,科學編制經費預算,确保教育經費投入的育人導向。強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評價指标體系,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創建活動。把育人功能發揮納入管理崗位考核評價範圍,作為評獎評優條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範崗”,引導管理幹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為影響和培養學生。

 

    8. 不斷深化服務育人。強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類服務崗位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并作為工作的職責要求,體現在聘用、培訓、考核等各環節。明确育人職能,在後勤保障服務中,持續開展“節糧節水節電”“節能宣傳周”等主題教育活動,推動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建檔,大力建設綠色校園,實施後勤員工素質提升計劃,切實提高後勤保障水平和服務育人能力。在圖書資料服務中,建設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和服務體系,優化服務空間,注重用戶體驗,提高館藏利用率和服務效率,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引導師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産權,維護信息安全。在醫療衛生服務中,制訂健康教育教學計劃,開展傳染病預防、安全應急與急救等專題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師生公共衛生意識和衛生行為習慣。在安全保衛服務中,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全面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養師生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供給能力,建設校園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充分滿足師生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強監督考核,落實服務目标責任制,把服務質量和育人效果作為評價服務崗位效能的依據和标準。選樹一批服務育人先進典型模範,培育一批高校“服務育人示範崗”。

 

    9. 全面推進資助育人。加強資助工作頂層設計,建立資助管理規範,完善勤工助學管理辦法,構建資助對象、資助标準、資金分配、資金發放協調聯動的精準資助工作體系。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全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采用家訪、大數據分析和談心談話等方式,合理确定認定标準,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實施動态管理。堅持資助育人導向,在獎學金評選發放環節,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創新發展、社會實踐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奮鬥精神和感恩意識。在國家助學金申請發放環節,深入開展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意識。在國家助學貸款辦理過程中,深入開展誠信教育和金融常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風險防範意識和契約精神。在勤工助學活動開展環節,着力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創新創業的進取精神。在基層就業、應征入伍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工作環節中,培育學生樹立正确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創新資助育人形式,實施“發展型資助的育人行動計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計劃”,開展“助學﹒築夢﹒鑄人”“誠信校園行”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培育建設一批“發展型資助的育人示範項目”,推選展示資助育人優秀案例和先進人物。

 

    10. 積極優化組織育人。發揮各級黨組織的育人保障功能,進一步理順高校黨委的領導體制機制,明确高校黨委職責和決策機制,健全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動學校各級黨組織自覺擔負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育人育才的主體責任。啟動實施高校黨建工作評估,全面推開校、院(系)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分中央和地方兩級開展示範培訓。實施“高校基層黨建對标争先計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遴選培育全國百個院(系)黨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設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培養選樹一批優秀共産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創建示範性網上黨建園地,推選展示一批黨的建設優秀工作案例。發揮各類群團組織的育人紐帶功能,推動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團組織創新組織動員、引領教育的載體與形式,更好地代表師生、團結師生、服務師生,支持各類師生社團開展主題鮮明、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發揮教研室、學術梯隊、班級、宿舍在師生成長中的凝聚、引導、服務作用。培育建設一批文明社團、文明班級、文明宿舍。

 

四、實施保障

    1. 強化改革驅動。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遴選部分工作基礎較好的省(區、市)和高校作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在省級層面,整合育人資源,統籌發揮校内外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科技資源、國防資源和企事業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帶動支持在本地區打造“三全育人共同體”,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在學校層面,以《實施綱要》所涵蓋的“十大育人體系”為基礎,系統梳理歸納各個群體、各個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為職責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體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推動全體教職員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實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後一公裡,形成可轉化、可推廣的一體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2. 搭建工作平台。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依托部分省(區、市)和高校建設一批理論和實踐研究中心,推動開展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态工作、維護安全穩定等方面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建設省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支持各省(區、市)建設本地區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動各地整合網絡建設管理資源,深入開展網絡意識形态研判分析、網絡輿情研究引導、師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網絡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等工作,統籌推動“易班”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共建共享。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區、市)教育工作菠菜和高校建設隊伍培訓研修中心,以強化理論武裝、提升政治引領為重點,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高級訪問研修、學曆學位教育、課程體系研發、思政文庫建設等工作,不斷提高培訓研修的覆蓋面和受益率,推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成果轉化應用。

 

    3. 建強工作隊伍。完善教師評聘和考核機制,把政治标準放在首位,嚴格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在教師教學評價、職務(職稱)評聘、評優獎勵中,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作為首要指标,引導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人才培養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工作上。加強專門力量建設,推動中央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領軍人才,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養培訓力度,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國家示範培訓,遴選骨幹隊伍參加海内外訪學研修、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強化項目支持引領,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出版理論和實踐研究專著,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建設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師工作室。

 

    4. 強化組織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加強工作統籌、決策咨詢和評估督導。設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經費專項,保證《實施綱要》各項目順利實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機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标體系,創新評價方式,探索引進第三方評價機構。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導考核,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巡視、“雙一流”建設、教學科研評估範圍,作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将《實施綱要》實施納入整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确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

Baidu
sogou